在深圳华强北这个电子数码产品集散地,隐藏着一条成熟的高仿奢侈品产业链。手持奢侈品卡片的小贩穿梭在人群中,主动向潜在客户推销仿制品。他们毫不避讳地承认售卖假货,但强调提供的是”有保障的赝品”。
跟随小贩来到一栋普通商业楼的七层,穿过紧闭的消防门,一个六十余平米的隐蔽店铺呈现在眼前。店内陈列着LV、Chanel等各类奢侈品牌的仿制品,几名外国顾客正在茶桌旁选购。小贩自信地表示,他们能一眼识别卧底,因为真正顾客只关注特定品类。
高仿产品实行分级定价策略。以LV CARRYALL小号手袋为例,980元的”通货”版本皮质粗糙,而1800元的”高版本”不仅做工精细,还支持与正品相同的芯片扫描功能,能扫出与正品一致的变码机制。正品官网售价高达23000元,差价超过十倍。
卡地亚蓝气球手表的高仿版本售价4000元,能精准复刻正品细节,包括表盘罗马数字被边框遮挡的部分。低端仿品仅售几百元,但工艺明显逊色。
华强北的仿造能力源于其敏捷的供应链体系。通过拆解正品获取工艺参数,由珠三角工厂快速开模生产,整个流程仅需数周至数月。这种快速响应能力也体现在电子产品上,苹果新品上市后一两周就能推出仿制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iPhone新机上市后,旧款机型价格不降反升,商家解释是因为新机热销导致旧款库存紧张。
尽管高仿工艺日益精进,但这种商业模式始终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风险。随着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华强北的灰色产业链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商业利益与法律合规间取得平衡,成为这个特殊市场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