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机领域,大疆创始人汪滔与影石创新CEO刘靖康的竞争格局日益清晰。刘靖康将大疆比作“魔鬼教练”,既承认其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的标杆地位,也透露出挑战的野心。他多次强调:“大疆的实力远超外界想象。”
两位创业者有着相似的产品理念。汪滔曾因产品不完美拒绝出席发布会,刘靖康也曾果断砍掉投入数千万元研发但未达标的项目。双方都坚持技术驱动,大疆计划在2024-2030年投入不低于300亿元研发,影石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5.62亿元,同比增长100.35%。
但二者的战略路径截然不同。汪滔如同“隐士宗师”,依托大疆全产业链布局和3.8万项专利,实现从芯片设计到整机制造的自研闭环,核心零部件自研率已达90%。其全球研发网络吸引着顶尖人才,包括前特斯拉自动驾驶负责人等专家。
刘靖康则更像“江湖少侠”,擅长差异化竞争。他开创“全景无人机”新品类,通过AI算法优化用户体验,构建“硬件+软件+社区”生态。影石将供应链迁至深圳,形成“2小时供应链生态圈”,但与索尼等海外芯片供应商的依赖仍是潜在风险。
财务层面,大疆作为非上市公司优势明显,2024年营收超800亿元,净利润约120.56亿元。而刚登陆科创板的影石面临业绩压力,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下滑曾引发股价波动。
这场竞争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从模式创新向硬核科技的转型。两家企业的技术积累与战略差异,共同推动着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