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投资市场呈现鲜明对比:比特币遭遇历史性暴跌,黄金期价突破每盎司4300美元创下新高,而稀土板块则上演集体狂欢。在美国与澳大利亚达成稀土贸易协议后,澳洲Arafura稀土公司美股股价单日暴涨29%,中国稀土企业同样表现亮眼。
北方稀土上半年净利润增幅高达1883%-2015%,盛和资源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暴增近7倍,华宏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倍。这一轮行情主要由政策驱动,2025年10月商务部、海关总署将稀土开采设备、分离原料纳入出口管制,引发Wind稀土板块单日上涨9.49%。
然而,这种繁荣背后暗藏隐忧。北方稀土估值已达75倍,中国稀土、广晟有色等企业年化估值分别超过170倍、80倍,远超黄金、铜等基础材料行业30倍的估值天花板。分析显示,本轮行情中政策预期贡献了60%的估值涨幅,这种情绪驱动的估值抬升缺乏可持续性。
供给端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缅甸预计年底恢复部分矿山开采,中重稀土进口量将回升30%,美澳85亿美元稀土协议也在动摇中国的定价权优势。回顾2017年稀土周期,环保督查推动价格暴涨后,2018年供给恢复即导致价格回调,当前“政策刺激-价格上涨-估值高企-供给释放-价格回调”的逻辑并未改变。
真正的“黄金价值”需要资源掌控力、技术附加值和全球定价权三重支撑。目前稀土产业仍处于“有稀缺性、无高价值”阶段,投资者需保持理性,既要看到资源优势,也要警惕估值泡沫,在周期波动中寻找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