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在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产业链价格平均涨幅接近35%,创下自2022年10月以来的最佳单季表现。这一数据不仅超越了今年一季度的反弹幅度,更让此前对下半年市场持悲观态度的业内人士感到意外。
回顾今年走势,光伏产业经历了明显波动。一季度产业链价格小幅上涨4.1%,二季度却急转直下,跌幅超过20%。就在行业普遍看淡后市之际,三季度却实现了强势反弹,其中硅料环节涨幅高达44.9%,成为本轮上涨的主要驱动力。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反内卷政策的持续发力。从六部委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到工信部对41家硅料企业进行节能监察,再到光伏能耗强制性国标公开征求意见,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正在改变行业生态。
具体到各环节表现,硅料价格回升最为显著。截至9月底,致密料交易均价达到51元/kg,单月上涨10.9%。硅片环节也不甘落后,三季度整体涨幅达到40.1%。相比之下,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涨幅较为温和,分别为22.5%和1.9%。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组件价格仍处于历史低位,仅比0.69元/W的历史最低价高出0.003元。这种上下游价格传导不畅的状况,反映出终端需求依然疲软。
行业整合正在加速推进。协鑫科技近期获得54.46亿港元融资,明确表示将用于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同时,龙头企业间的专利诉讼达成和解,行业协会加强自律管理,都显示出行业正在向有序竞争转变。
分析认为,虽然光伏行业仍面临供需失衡等挑战,但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推进正在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随着产能整合的深入,光伏产业有望逐步走出低价竞争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