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之际提出新一轮气候承诺,计划到2035年将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30%以上。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尤为引人注目,计划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实现36亿千瓦的装机规模。这一目标将推动中国能源结构加速转型。
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目标,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自主可控。在储能技术方面,将重点发展长寿命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等关键装备,并突破大容量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
与此同时,产业合作也在加速推进。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制造。此前理想汽车已与宁德时代签署五年战略合作协议,显示出车企在电池供应链布局上的多元化战略。
在资本市场层面,港交所与粤港澳大湾区三家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区域碳市场建设。这一举措将促进碳市场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新动力。
企业层面也在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天合光能储能事业部完成高管调整,原国际营销事业部总裁杨豹升任储能事业部总裁。该公司计划2025年储能业务出货量超过8GWh,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首个重载铁路绿色供能项目已在包神铁路投运,通过将新能源、储能接入铁路供电系统,为轨道交通提供了新的降碳路径。这一创新模式有望在更多领域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