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于9月10日公司周年庆之际,通过高德发布“扫街榜”,正式向本地生活市场发起新一轮攻势。这一举动被业内视为对美团的正面对抗,也标志着阿里、美团、京东在本地生活领域的“三国杀”竞争进一步升级。
外卖业务作为本地生活的重要流量入口,已成为三大巨头的核心战场。数据显示,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日订单突破8000万单,美团即时零售单日订单量高达1.2亿单,而京东外卖日订单量也达到2500万单。三方在外卖领域的激烈竞争,直接推动了即时零售市场的快速扩张。
美团凭借其成熟的配送网络和用户基础,不断向3C数码、酒水等电商核心品类渗透。预计2025年美团闪购GMV将达到4085-4318亿元,对阿里和京东的即时零售业务形成强烈冲击。
阿里则通过整合淘宝流量与饿了么配送资源,试图构建“流量+履约”的双重优势。淘宝首页为“小时达”业务设置专属入口,同时借助饿了么的骑手网络补齐配送短板。然而,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曾经历多次战略调整,从淘点点到口碑网,始终未能突破美团的领先地位。
京东的入局进一步加剧了竞争态势。2025年2月,京东外卖通过“零佣金”和骑手社保保障等策略,在40多天内实现日订单量500万单的快速增长,直接冲击了美团和阿里的市场份额。
这场混战给三家企业带来了显著的利润压力。二季度财报显示,美团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89%,京东下降49%,阿里下滑18%。三巨头预计今年在外卖和即时零售领域的营销投入将突破千亿元。
高德此次推出的“扫街榜”分为美食、酒店、景区三类,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直接对标美团大众点评的必吃榜和黑珍珠餐厅指南。美团也迅速回应,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通过AI大模型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推荐。
业内人士分析,本地生活竞争正从单一业务维度转向全生态能力比拼。阿里若想突破当前格局,不仅需要解决资源碎片化和战略连贯性问题,更要回归服务本质,真正为商家和用户创造价值。
随着市场监管部门对恶性补贴的规范要求,行业竞争正从烧钱换规模转向高质量、多维度的发展阶段。即时零售的边界不断扩展,骑手权益保障成为竞争新焦点,供应链精细化运营成为核心竞争力。
最终,本地生活市场将回归服务用户、赋能商家的本质,进入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