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场婚礼上,新娘将传统手捧花换成Labubu玩偶抛向宾客,这一举动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Labubu作为潮玩代表,限量款曾在二级市场溢价超30倍,香港拍卖会甚至拍出108万元高价。与此同时,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拼好饭单日订单峰值突破900万单,越来越多消费者为节省几元餐费而精打细算。
这一冷一热的消费现象,折射出当前中国市场的两大并行商业模式:性价比与情价比。经济不确定性催生理性消费,而精神焦虑则激发情感代偿需求。从蜜雪冰城、胖东来到泡泡玛特、博物馆文创,市场正沿着这两条轨道加速演进。
消费者并非停止消费,而是进行价值重估。LVMH、全聚德、周大福等品牌在华销售额下滑,表明消费者正在摒弃溢价过高、体验边际效益递减的产品,转向积极寻找优质平替。高性价比正取代高品牌性,成为购物决策的第一要素。
蜜雪冰城通过深度控制价值链和极致效率,构建了难以模仿的成本壁垒。3元冰淇淋、4元柠檬水背后,是一套精密供应链体系。胖东来则诠释了体验性价比,通过去皮称重、免费熨烫等增值服务,提升整体价值感。
情价比的爆发则揭示了时代的感性需求。《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三成年轻人会为“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而消费。Labubu的爆红正是因其击中年轻人的反叛心理,成为表达自我的精神符号。博物馆文创则通过巧妙设计将历史转化为美学符号,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需求。
消费市场正向哑铃型结构演变:一端是极致性价比,另一端是极致情价比。定位模糊的中间品牌面临严峻挑战。未来优秀品牌将探索性价比与情价比的创新结合,如蜜雪冰城的雪王IP就为品牌注入了情感资产。
性价比是品牌的骨骼,情价比则是血肉。消费者正将消费作为工具而非目的:用性价比解放资源,用情价比投资内心。品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帮助用户成为更丰富、更自洽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