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水泥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2025年前三季度,海螺水泥利润同比增长超20%,华新水泥增长超50%,上峰水泥增长超40%,而西部水泥上半年利润增幅更是达到惊人的90%。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海外业务表现亮眼,其毛利率普遍比国内业务高出10-20个百分点。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是推动企业出海的主要动因。2024年全行业利润仅266亿元,较2019年高点暴跌85%。房地产投资大幅收缩,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8.9%,仅为2019年同期的27%。基建投资增速也放缓至1%。
非洲市场成为中国水泥企业的新蓝海。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均水泥需求量仅130公斤,不足全球平均水平四分之一。尼日利亚住房缺口达2800万套,政府正推动大规模基建投资。该地区水泥价格维持在110-140美元/吨的高位,远高于国内水平。西部水泥在非洲的吨毛利预计达200元,而国内售价仅260元。
不过,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东南亚市场已出现供给过剩苗头,越南2024年水泥供给1.22亿吨,而国内需求仅6000万吨。非洲市场面临供应链脆弱、基础设施落后、汇率波动等挑战。尼日利亚货币贬值曾导致丹格特水泥EBITDA减半。
环保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欧洲巨头因ESG考量退出非洲市场,印尼环保审批趋严。华新水泥近期以10亿美元收购拉法基非洲股权,显示出中国企业正通过并购加速海外布局。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海外市场已从锦上添花变为生存必需。2024年中国水泥企业海外产能达8758.3万吨,较2021年增长近一倍。如何在机遇与风险中把握平衡,将考验中国水泥企业的国际化运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