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算力市场曾经历疯狂时刻,半夜两三点微信仍不断弹出客户需求,人们担心的不是价格而是缺货。当时一台GPU利润可达五六万,极端情况甚至突破百万。然而这场盛宴转瞬即逝,如今90%的GPU贸易商面临生存危机。
行业门槛逐渐显现,真正能在智算赛道立足的企业必须手握至少一张“入场券”:要么拥有打通核心货源的关系网,要么具备重投入的资金实力。深圳某算力公司老板凭借通信行业积累的原厂资源,常年驻守海外维护供应链,成立仅一年就进入英伟达白名单。
客户关系同样关键。智算大单往往在老板们的饭桌上敲定,伴随权益置换。某公司凭借创始人在科技、媒体领域的人脉,2022年入局即拿下“大模型四小龙”客户。而普通销售若能与“大倒爷”建立关系,两个月卖出80台H100、季度收入近百万也非难事。
资金雄厚的传统企业选择收购算力厂商或自建算力中心快速切入赛道,但高投入伴随高风险。服务器价格跌幅远超预期,高位接盘者难以解套。
大厂订单成为行业试金石,但其筛选标准严苛:倾向与上市公司合作,要求提供货源路径和资金证明,并通过壳公司签约。即便签约成功,大厂对保密性和交付质量要求极高,交付不如预期可能收到警示函甚至被起诉。
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去年90%的从业者可能连机器实物都未见过,如今客户日趋理性,成单周期回归正常。从业者开始强化运维能力建设,并探索算力出海等新方向。中东地区数据中心利润率可达20%,东南亚市场也存在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缺乏核心能力、只想赚快钱的玩家正被边缘化。在利润渐趋常规的市场中,唯有提前储备资源、深耕细作的企业才能站稳脚跟。随着具身智能和推理算力需求爆发,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的迭代将成为下一轮竞争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