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内容正成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赛道。从B站华农兄弟的竹鼠养殖,到西瓜视频的万元月薪计划,再到如今快手、抖音的系统化扶持,这一领域持续释放着内容潜力。
近期,一批新农人创作者以真实质朴的内容成功破圈。53岁的桃农吕玉霞以诗意的田间创作获称“田埂诗人”,一周涨粉10万;李福贵记录农村卖货日常,单月吸粉近200万;西北刀客团队四年捕猎2000多头野猪,守护庄稼的故事引发关注。
这些创作者的成功背后,反映了三大趋势:首先,过度包装的内容面临信任危机,真实性成为打动用户的关键。李福贵视频中村民认亲的评论区互动,正是真实性的最佳印证。其次,创作者将流量转化为公益行动,构建深度情感连接。李福贵带全村老人旅游,西北刀客守护农田,都赢得了用户认同。第三,新农人打破了乡村刻板印象,展现出立体多元的乡村形象。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新增乡村视频超13.6亿条,同比增长24.59%。快手生活类细分品类数量同比提升60%,赛鸽、非遗等小众兴趣成为新阵地。
乡村振兴背景下,年轻创作者的加入改变了三农内容的创作风格。大学生村官、支教老师等新农人创作者不断涌现,他们在叙事节奏、剪辑技巧上更符合年轻受众口味。同时,三农内容与农产品销售的高度契合,为创作者提供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如沂蒙二姐今夏帮助家乡销售8万单蜜桃,40分钟直播卖出1200单农产品。
短视频正成为新农人的“新农具”,在展现真实乡村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