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产业规模已超过9000亿元,同比增长24%,企业数量突破5300家,全球占比达到15%。这一数据在中国信通院近日发布的产业测算报告中得到确认。
产业合作方面迎来重大突破。在2025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覆盖数据合成处理、模型训练、环境仿真强化学习等全流程。受此消息影响,阿里巴巴美股夜盘飙涨9%。
国内科技企业在大模型领域持续发力。百度智能云千帆推出全新视觉理解模型Qianfan-VL并全面开源,包含3B、8B和70B三个版本。DeepSeek将模型更新至V3.1-Terminus版本,优化了中英文混杂和异常字符问题。美团发布高效推理模型LongCat-Flash-Thinking,成为中国首个兼具深度思考与工具调用能力的大语言模型。
企业级应用加速落地。钉钉AI表格助理正式上线,支持自然语言交互生成表格和工作流。小红书内部办公APP升级为hi,新增AI助手hibo,具备联网搜索与深度思考能力。华为公布AI模型交互专利,可实现提前预判用户需求。
政策层面持续加码。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全国已建成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正加快推进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AI将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从技术研发向规模化应用加速转型,产业生态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