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从深圳民房起步,如今已成为全球无人机市场的绝对霸主。这一路上,四位关键产品经理——赵涛、王铭钰、陶冶和周谷越的贡献功不可没。
2012年,大疆推出首款消费级无人机精灵1代,意外引爆市场。随后四年间,团队投入研发建立技术壁垒。2016年精灵4带着视觉避障系统亮相,彻底奠定行业领先地位。
此时大疆将产品线裂变为四大系列:赵涛负责专业级“悟”Inspire,王铭钰操刀高端“精灵”Phantom,陶冶打造便携的“御”Mavic,周谷越则开发入门级“晓”Spark。四位产品经理都是技术出身,从实验室一步步成长起来。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2016年,零度推出DOBBY无人机试图抢占市场。周谷越团队迅速应对,提前四个月发布Spark,凭借人脸识别和手势控制等创新功能一举获胜。这场战役展示了大疆的“战时研发”机制:特战小组模式、快速决策和供应链提前介入。
2016-2018年,大疆持续扩张市场份额。但随着竞争减弱,公司开始管理改革,引入IPD流程。2019-2020年,四位产品经理相继离职,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如今大疆年营收突破500亿元,正寻找新的增长点。而离开的四位产品经理也各自开创事业,陶冶创立拓竹科技,王铭钰创办Zuvi原里科技,周谷越选择学术道路,赵涛则保持低调。
大疆的成功源于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和独特的创新机制。无论是“三无原则”的研发环境,还是员工自主立项制度,都培育了一批能打硬仗的技术人才。这种技术民主与严格品控的结合,造就了大疆不可复制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