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技术迭代与价格战并存。在这片红海中,英发睿能正加速冲刺港股IPO。作为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制造商,其市场份额达14.7%,但2024年却亏损8.64亿元,营收同比腰斩58.5%,凸显行业转型期的阵痛。
创始人张发玉的创业历程堪称时代缩影。从安徽农村走出,他凭借敢闯敢拼的精神,将小作坊发展为跨电子、光伏等领域的英发集团。如今公司由二代接班,女儿张敏任总经理,儿子张杰任副总经理,家族持股49.1%。
技术路线切换是业绩波动的关键。英发睿能2024年果断停产P型电池,全面转向N型TOPCon,仅用一年完成转型。2025年前四个月,公司扭亏为盈,净利润达3.55亿元,印证转型初步成功。但N型电池售价持续下滑,从2023年0.44元/瓦降至0.32元/瓦,未来仍面临价格战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与隆基绿能深度绑定。隆基既是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最高达24.4%),也是重要供应商。双方合作推进xBC电池技术,隆基承诺采购其70%产能。这种依赖双刃剑:短期加速发展,长期需警惕客户集中风险。
财务方面,存货暴涨至13.46亿元,周转天数增至63天;总负债攀升至84.45亿元,资本负债率一度达37.3%。营运资金压力显著,流动性挑战亟待解决。
英发睿能的IPO之路折射出光伏行业的残酷角逐:技术迭代决定生死,资金管理关乎存亡。能否在巨头环伺中突围,仍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