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2岁的张阿姨在朋友圈晒出钢琴学习视频,67岁的李叔叔用iPad学习直播带货时,这些场景正在成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新常态。曾经被视为“数字难民”的老年人,如今正通过兴趣学习开启人生的第二舞台。
据《2024中老年兴趣学习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超过八成中老年人已经或正在进行兴趣学习。民政部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末,全国老年大学已达10.5万所,线上线下学员约3000万人。快手平台的中老年在线教育人群更达到3500万,其中付费用户约1785万。
这股学习热潮背后,是50-70岁“新老人”群体的崛起。他们拥有稳定退休金、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具备成长型思维。与传统养老观念不同,这群老年人不再满足于含饴弄孙的生活,而是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与社会价值的重塑。
市场供给端随之重构。从新东方创办老年大学,到昂立教育推出“快乐公社”,教培巨头纷纷布局银发教育赛道。课程内容也从传统的书法绘画,扩展到短视频创作、直播带货等新兴领域。
然而,繁荣表象下暗藏挑战。研究显示,仅24%的中老年人愿意在文化教育方面支出,大多数倾向于选择99元左右的入门课程。价格超过300元后,报名人数就会锐减。
为突破盈利瓶颈,从业者探索出“课程+服务”的创新模式。老年研学旅游成为首个爆发点,山东某机构推出的2680元“书法研学之旅”50个名额迅速售罄。教材器材销售、演出服装定制等衍生服务共同构成后端盈利矩阵。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30万亿元。老年教育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入口,正从单纯的兴趣培养向价值实现升级。银发主播训练营、跨代共融社区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科技更成为弥合数字鸿沟的桥梁。
当学习成为老年人对抗衰老焦虑的武器,当教室变成身份过渡的安全空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新兴市场的崛起,更是整个社会对生命周期理解的革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