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团队在参与RHIC-STAR国际合作实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在相对论重离子金金碰撞实验中发现了名为“反超氢-4”的反物质。这一发现标志着科学家们在实验中观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超核,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央视新闻报道称,这一发现对反物质以及正反物质对称性的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未来人类探索宇宙早期大爆炸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视角。

反超氢-4由一个反质子、两个反中子和一个反Lambda超子组成。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反超氢-4与其正物质对应物“超氢-4”在寿命上没有明显差异,这再次验证了正反物质在性质上的对称性。这一结果为理解宇宙中的正反物质分布和大爆炸后物质残留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物理学中,正物质与反物质是宇宙诞生初期应等量存在的两类物质,但在当前的宇宙中,反物质非常稀少。这是因为反物质与正物质相遇时会发生湮灭,转化为能量,导致反物质的难以观察。然而,宇宙中的正物质数量显然大于反物质,这一不平衡现象仍然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未解之谜。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反物质,尤其是像反超氢-4这样的重反物质超核,能够揭示出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起源,从而解开宇宙诞生时的一系列奥秘。此次发现无疑为这一探索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也让我们更接近理解宇宙大爆炸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