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数据显示,DRAM芯片价格同比暴涨171.8%,NAND Flash价格涨幅达98.5%,部分产品现货价格甚至在一个月内翻倍。这场价格地震的背后,是AI产业爆发带来的供需严重失衡。
AI服务器的DRAM使用量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NAND需求是3倍。训练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就需要3-5TB存储空间。面对这种需求的结构性升级,三星、SK海力士等存储巨头纷纷调整产能,大幅削减传统DRAM生产,转向更符合AI需求的HBM和DDR5。
值得注意的是,稀土金属正从辅助材料向战略资源转变。中国商务部近期将用于先进芯片的稀土物项纳入出口管制,直接影响海外先进制程与存储芯片产能。在新型存储技术研发中,稀土元素展现出独特优势。芝加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镧和镨开发出突破性量子存储技术,在毫米级晶体中实现数个太字节的存储容量。
在传统制造工艺中,铈基抛光液是半导体制造中稀土用量最大的环节之一。随着存储芯片堆叠层数向500层迈进,对稀土材料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稀土元素的需求将增长3-7倍,而稀土开采项目建设周期通常需要10-15年,这种时间错配很可能成为AI产业发展的瓶颈。
存储芯片短缺已波及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服务器等多个领域。AI服务器交付周期从3-4周延长至12-16周,严重拖慢AI基础设施建设。专家认为,本轮短缺是结构性缺货,预计将持续至2027年。在这场全球AI竞赛中,算力与存力如同左膀右臂,而稀土资源则是支撑这一切的关键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