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创始人Frank Wang仍怀揣着一个更大胆的愿景——让无人机具备自主感知和决策能力。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最终由赵丛带领的4人团队实现了突破。
当时团队面临重重挑战:既无独立研发经费,也缺乏固定开发环境。在计算机视觉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的背景下,要实现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长时间跟踪和避障功能,几乎没有任何成熟方案可参考。更艰难的是内部质疑声不断,团队不得不靠周末请客吃饭来获取必要的调试资源。
转机出现在2015年。一次偶然的演示让Frank看到了技术的潜力,视觉跟随功能正式被纳入精灵4的研发计划。团队获得扩张机会,从最初4人发展到包含算法、嵌入式、导航等多领域专家的专业团队。经过无数次调试碰撞,他们成功攻克了长时间目标识别跟踪和遮挡恢复难题。
2016年3月,精灵4的发布震撼业界。这款全球首款具备视觉能力的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实现了自动跟随、避障和智能拍摄功能,上市后销量迅速突破百万台,为大疆带来超百亿元营收。赵丛团队因此获得公司首次设立的“技术牛逼奖”。
此后团队持续创新,在Mavic Pro上突破端侧AI技术瓶颈,在联芯LC1860芯片极有限的算力上实现了深度学习应用。2017年推出的Mavic Air更实现了全手势操控,让无人机成为真正的“空中自主机器人”。
这些技术创新推动大疆估值从100亿人民币增长至200亿美元。赵丛团队的故事证明,真正的创新往往始于对“不可能”的挑战,在无人问津时的坚持,最终能让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