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批女装商家在电商渠道上因高退货率而苦不堪言。一位女装直播电商博主透露,她的店铺平均退货率高达80%;另有商家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称,某些电商渠道售出的15万元货物中,有14万元被退回,即使是不允许退换的内衣裤,也有10%的退货率。
高退货率不仅让商家的经营付出化为泡影,再加上运费险等成本,很多商家甚至卖货亏钱。那么,女装退货率为何如此之高?电商渠道、商家和消费者在其中各扮演了什么角色?

恶性循环下的行业困境
许多女装商家将高退货率的原因归咎于电商渠道和消费者。
电商渠道的作用
首先,电商平台强制商家购买运费险和比价功能是被商家诟病最多的两大因素。茵曼品牌创始人方建华在其公众号中指出,强制运费险推高了退货率,产生大量无效订单,使商家苦不堪言。此外,运费险还助长了不良风气,诱导用户钻漏洞,通过运费险和实际运费的差额薅羊毛,增加了商家的无效投入,占用了研发资源,进而破坏了用户的长期体验。
比价功能本意是让消费者买到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但在服装行业,却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服装行业互相抄款式的现象非常普遍,当一个款式卖爆后,无数商家推出同款。比价功能上线后,商家为了获取更多流量和生意,不得不压缩成本,面料和做工质量因此大打折扣,退货率也随之上升。
消费者的行为
消费者是直接退货的主体。对于消费者而言,买到不合适的商品退货本是天经地义,但确实存在一部分消费者买完商品后穿几天再退的情况,这也拉高了服装产品的退货率。
商家的责任
商家在高退货率中也并非毫无责任。很多女装商家存在“货不对版”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压缩成本导致的用料和做工差,模特图修图严重,甚至直接盗用同行爆款产品图等。
此外,女装市场同质化严重也是问题之一。当一个风格火起来后,线上线下到处都是类似的服装。今年满大街的吊带裙和前几年的泡泡袖就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吐槽。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指出,很多女装品牌设计越发“欧美快时尚化”,生产的产品无论版式还是风格都不符合普通人日常穿搭需求。这类产品在一二线城市或许还能销售,但在三线以下市场,消费者接受度很低。
如何破解高退货率难题?
高退货率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电商渠道政策和商家行为的问题,但本质上是在女装行业极度内卷中形成的恶性循环。短期来看,解决这一困局似乎非常困难,但从长远来看,消费者对穿衣、爱美的需求永远存在。只有提供能让大多数普通人穿着体面、好看的服装,商家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专家改进措施建议:
- 优化产品质量:商家应注重产品的用料和做工,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退货。
- 提升服务体验:通过改善客户服务,增加客户满意度,减少因服务问题导致的退货。
- 合理使用运费险:电商平台应优化运费险政策,防止用户钻漏洞,商家也应合理购买运费险,降低成本。
- 个性化设计:避免盲目跟风,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设计,增强品牌差异化竞争力。
解决女装高退货率问题,需要电商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各方的协作,才能有效减少退货率,提升行业整体健康度,推动女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