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车展已经圆满结束,但其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此次车展不仅规模宏大,展出的新车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来自海外的观众和媒体,对中国汽车技术的进步感到十分震惊。
美国《名车志》杂志指出,受到民族自豪感驱动,中国本土品牌如小米SU7等正在快速崛起,并引领市场趋势。同时,中国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因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最低不到6000美元,使得这些车型在国际市场上极具吸引力。

科技媒体TechNode在其报道《2024北京车展:全球汽车制造商与中国巨头的电动汽车对决》中提到,中国的汽车巨头正在引领着国内从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变。这一点也引起了欧美国家的担忧,他们害怕价格低廉的中国进口电动车将冲击本土汽车产业。

对此,欧盟正考虑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征收更高关税,尽管这一措施难以得到汽车制造大国德国的支持。德国汽车行业深知,中国市场对其至关重要,对中国电动车征税可能会对德国在华汽车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在此背景下,国际汽车巨头如大众和Stellantis选择了与中国新能源车企如小鹏和零跑进行技术合作和股权交易,采取“如果打不过,就加入他们”的策略。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车企的崛起和全球汽车市场的变化,海外汽车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中国电动车的强势出海不仅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也预示着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转变。